抗旱保苗记:驻村工作队共护“高粱希望” |
发布人:校友工作处 发布时间:2025-06-17 浏览次数:10 |
近期大范围持续肆虐的高温晴热天气,干旱缺雨,给水堰口村驻村帮扶项目—20亩高粱生态种植基地带来了严峻“烤”验。面对幼苗因缺水出现的叶片萎蔫、生长迟缓等危急状况,一场由驻村工作队、村民群众和各级领导共同打响迫在眉睫的抗旱保苗攻坚战,正在烈日下的田野间快速全力推进。 旱魔来袭,帮扶苗圃告急 入夏以来,南充地区遭遇历史同期罕见的高温少雨天气,累计有效降雨量较常年锐减超七成。在水堰口村寄托着产业振兴希望的高粱生态种植基地里,持续“高烧”炙烤着大地。土壤龟裂,表层起皱,热浪蒸腾,原本生机勃勃的幼苗在烈日的持续暴晒下严重“缺水”,约20%的幼苗出现叶片卷曲、叶缘焦枯、生长停滞现象,生态种植的成果面临严峻威胁。“这可是我们村发展的帮扶产业,看着苗子蔫了,大伙儿心里急得像着了火!”驻村第一书记刁成豆忧心忡忡地说。 昼夜接力,汗水浇灌“生命线” 旱情就是命令,保苗就是责任。驻村工作队与村“两委”迅速响应,将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头等大事,立即启动抗旱应急预案。为最大限度减少水分蒸发、提高灌溉效率,基地科学调整作业时间,组织村民开启“早晚作战”模式。晨曦微明6:30时,抽水机的轰鸣声就已划破田野的寂静,清凉的水流顺着铺设好的管道,汩汩涌向干渴的田垄;夜幕降临8:00后,在头灯和星光的映照下,浇灌的身影依然忙碌穿梭,确保每一株珍贵的幼苗都能喝上“救命水”“解渴水”。汗水浸透了衣背,泥浆沾满了裤腿,但看着清水浸润下逐渐恢复生机的幼苗,疲惫的脸上写满了坚持与希望。“再苦再累也得保住这些苗,这是咱村的‘金苗苗’!”一位正在夜间浇灌的驻村队员抹着汗说道。 领导心系一线,酷暑送“策”鼓干劲 基地的旱情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。6月12日,烈日当空,气温直逼40摄氏度,学校乡村振兴办副处长高华、科长于春同志一行,顶着炎炎酷暑、舟车劳顿,专程深入水堰口村高粱基地抗旱一线调研指导。领导们不顾田间热浪蒸腾,俯身仔细查看幼苗受旱程度,轻抚焦渴的叶片;详细询问灌溉设备、水源储备保障、灌溉进度及存在的实际困难;俯身捻起一把干硬的泥土,眉头紧锁,神情凝重。在田埂边,一场“热气腾腾”的现场办公会就地召开。领导们充分肯定了驻村工作队的乡土情怀解和积极行动,并当场协调解决抗旱用油、水管、水泵调配等紧迫问题,对科学用水、滴管用水、病虫害预防等关键技术环节作出具体指导,强调要“千方百计保水源、科学施策保成活、全力以赴保产业”,为后续抗旱工作注入强大信心和清晰方向。“有上级的关心和支持,我们抗旱保苗的底气更足了!”,驻村第一书记表示。 汗水浸润希望,合力共盼金秋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、同旱魔较量的硬仗。每一滴渗入焦土的水,都凝结着驻村干部的担当与村民守护家园产业的汗水;每一道奔忙于阡陌纵横的身影,都彰显着干群同心、共克时旱的力量;每一个帮扶队员心系乡土、情满田野,都展示了真帮实扶的担当。在科学决策的引领和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,这片承载着帮扶希望和乡村振兴梦想的高粱地,正奋力将灼热的考验,转化为孕育金秋丰收的顽强生命力。抗旱保苗的战斗仍在继续,而绿色盎然的希望,已在汗水的浇灌下顽强生长。 (作者:何锡辉) |